台灣長期以出口貿易為經濟發展的核心基石,74%的企業持續積極佈局全球化,這一現象其來有自。
然而,過去賴以成功的全球化模式,多半圍繞著三大策略:追求低成本製造、優化關稅佈局,以及技術
快速複製輸出,在國際市場上造就亮眼成績。
但隨著川普關稅政策發酵,以及全球區域化潮流加劇,外部環境充滿變數,單靠「複製過去經驗」已難以
應對全新挑戰。
未來,台灣企業必須重構自身價值鏈的DNA,打造更具韌性、彈性與高附加價值的全球營運模式,才能鞏
固現有優勢,進一步開創國際市場新局。
調查顯示,排名前三的全球化障礙分別是:「法律法規和政策環境的差異」、「文化差異和當地語系化經營」以及「人才和團隊的全球化水準」。
這反映出台灣企業已逐步意識到,全球市場拓展不僅僅是「找客戶」或「蓋工廠」,而在於能否真正內化全球營運與管理的核心能力。
法規與文化帶來的當地經營難度,遠超過以往想像,合規與當地人才成為關鍵門檻。
台灣企業若缺乏當地人才或深入理解,容易困於表層經營,難以真正深耕海外市場。
台灣企業若要提升國際競爭力,當務之急包含:
建立跨國法規遵循與風控機制
打造當地化組織與人才養成體系
強化跨文化協作與溝通能力
唯有如此,才能在新一輪全球化浪潮中站穩腳步,持續成長。
短期_提升全球意識與跨文化敏感度 :
強化在地及跨區域團隊對「全球戰略目標」的理解,確保大家步調一致。
推動跨文化學習與溝通工作坊,破除對各市場的刻板印象,提高異地協作效率。
明確界定海外專案重點與挑戰任務,聚焦團隊協同解決。
中期_系統化發掘與培育全球化高潛人才 :
針對國內外不同管理層及員工建立完整人才地圖,盤點人才現況與潛力。
透過輪調、短期海外專案、跨境小組實戰,提前挑選與培養高潛人才,發展「一人一策」個別養成路徑。
加強人才的文化適應、跨區域管理、策略決策培訓,讓高潛人才提前累積國際經營實力。
長期_建立彈性的全球化人才發展機制 :
建立常態性海外人才庫與選育機制,以內部培訓結合外部招募,持續補充國際人才 。
完善海外業務的組織架構與梯隊計劃,制定明確的海外輪調、歷練、考核與留任機制 。
讓關鍵人才能在不同市場輪調並持續學習,提高團隊對全球區域化挑戰的應變效率與韌性。
「2025 全球領導力展望|台灣報告」基於 533 位台灣領導者以及全球共10,796 名領導者和 2,185 位 HR 專業人士的研究數據進行對標分析,得出了13 項具有深度洞察意義的數據結果,協助企業了解所處的商業環境、領導力的現狀及未來,以及可以立即落地的行動方針。
立即報名:12/11(四) 13:30-17:00 台北發布會,歡迎關注DDI FB 粉專或 LINE 官方帳號,掌握最新活動消息!
立即下載:2025全球領導力展望-台灣報告
查看更多:2025全球領導力展望介紹
訂閱我們的電子報,掌握最新的領導力洞察
我們將幫助你了解不同的發展方式,以及如何利用它們來打造高效的領導力發展專案,協助領導者面對職業生涯中,各式各樣...
重大的變革往往意味著重大的機會。製造業想要抓住時代的機遇,需要有系統地打造組織永續的力量,才能在升級轉型的大浪...
全球都在提倡的新職場文化,DEI(多元、平等與包容)是近期企業關注的火紅議題,將多元共融導入企業中已成為全球趨...
在眾多科技巨頭紛紛將焦點轉向深耕AI技術領域時,創新技術為企業提供了更多典範轉移的機會,然而也同時引發了組織對...